学业发展
专业介绍
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3 个学科 A 类,18 个学科 B 类,但并未公布具体学科。 关注“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有许多专业的介绍,更有关于其他新生问题的解答。
转专业
参考资料: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转专业时间
转专业工作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
转专业要求
- 要求学生为大一或大二(即本科期间只有两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大二若转专业成功则会降级至大一。
- 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转专业成功之后不能再转。
- 一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中只能选择一个专业报名,不能同时申请多个专业。
- 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只能在中外合作专业之间转专业。
- 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学生:只能在同类型专业之间转专业。
- 体育特长生:不允许转专业。
- 预科转正生:不允许转专业。
- 有转学经历的:原则上不再申请转专业。
- 非师范专业可以转到师范专业、师范专业也可以转到非师范专业。转入师范专业后可以正常享受 师范生补贴 ,转出师范专业后不再享受补贴。
- 转专业需要满足专业硬性要求(高考选考物理、平均学分绩点 2.5、高等数学 75 分、高考语文成绩 XX 分以上等,可以参考往年的福建师范大学 2025 年本科生转专业方案)。
转专业类型
转专业分为平级和降级,大二转专业需要降级读大一。
- 平级:需要参加转去专业大一下的考试,大一上缺少的课在大二上补修。
- 降级:需要在大二下把公选课上完,下个学期和下一级大一一起上课。
转专业流程
报名 - 通过审核 - 参与考试(可能有笔试面试,依据学院具体要求而不同) - 学院公示成绩名单 - 教务处通过审核,公示转专业名单 - 完成转专业
转专业处理
- 学生在转专业前已修完的课程,如果与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在学分数和学习要求上相同或相近的,可申请课程替代。
- 学生在转专业前已修完的课程,不符合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的,课程学分替换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不再计入平均学分绩点。
- 转入专业已开过但学生尚未修读的课程,应进行补修(如第一学期的课程在第三学期补修)。
- 对于部分公共课(如高等数学),已修过高级课程的转到低级课程无需重修补修,已修过更低级课程的转到高级课程则需要进行补修。
示例
- 学生在转专业前修读《高等数学 A (上)》且已通过,转到需要学习《高等数学 A (上)》、《高等数学 B (上)》、《高等数学 C (上)》、《高等数学 D》的专业无需再修读。
- 学生在转专业前修读《高等数学 B (上)》且已通过,转到需要学习《高等数学 A (上)》的专业则需要进行补修。
- 转专业后,学费依照转入专业的收费标准缴纳。
- 转专业后,若专业在同一校区,本学年不更换宿舍,下学年随新专业统一调配;若专业在不同校区,更换至新专业有空位的宿舍。
补充说明
不是冷门专业报的人少于收的人就稳进,转专业有硬性要求,但绩点高有好处。转专业主要看的是转专业考试成绩!
保研(推免)
参考资料:关于修订印发《福建师范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概念解释
我们常说的保研,指的是获得学校的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但要完成保送研究生这一程序,有两个条件:
- 获得学校的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 目标学校愿意接收
也就是说,在获得这个资格的前提下,依然需要你主动联系其它学校,参与其它学校的面试考核,才可能被其它学校所录取(当然即使在最差的情况下,师大依然能为你托底)。
学校分配方案
学校的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由教育部下达,然后分配给各个学院。各个学院根据自己的细则进行更进一步的名额分配(学院之间标准可能差异很大!)。这里介绍一些主要的情况。
- 教育部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按基地班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 50% 下达名额。
- 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含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按基地班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 16.6% 下达名额。
- 孙绍振班和复合专业按符合推免条件及通过相关考核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 100% 下达名额。
- 实施“未来卓越教师班”项目的专业下达 1 个基本名额,再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增加。
保研基本要求
外语水平
- 对于非外语专业(不含体育类、艺术类专业),CET-4 成绩需要不低于 425 分,且 CET-6 成绩需要不低于 380 分。
- 对于体育类、艺术类专业,CET-4 成绩需要不低于 380 分。
- 作为前 2 条条件的替代条件,日语、德语、法语等少数语种四级考试成绩不低于 52 分,或有效期内的雅思考试成绩不低于 5.5 分,或新托福考试成绩不低于 70 分。
- 对于外语专业,考核标准由外国语学院自行确定。
- 作为前 4 条条件的替代条件,若经本校本专业 3 名及以上教授书面推荐、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讨论同意,可以不受外语成绩要求限制。
综合测评成绩
- 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班级、孙班,不设测评成绩要求。
- 对于其它专业,要求大学前三年的平均学分绩点位于专业的前 40%。课程补考、重修通过的计为 60 分。
- 作为第 2 条条件的替代条件,若经本校本专业 3 名及以上教授书面推荐、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讨论同意,大学前三年的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可以放宽至专业的前 70%。
补充说明
学校整体的保研率约 10%,某些基地班、实验班、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保研率比较高,最高到达约 50%,走学术方向。(特殊情况:孙班、复合专业符合要求的 100% 保研)
基地班
有开设基地班的专业:经济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
基地班的保研率较高(有近 50% 的推免名额)。
汉语言文学除基地班以外,还开设有孙班(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称为“孙班”或“基地班 2.0”),入学时面向全校选拔 15 人(选拔通过者直接转专业至汉语言文学),保研率 100%。建议满足条件且立志在汉语言方面深造者关注孙班选拔消息,不要错失机会。
(2024 年要求参考:高考语文 130+ 或 高考语文 120+ 且有文学类相关奖项)
优秀毕业生
根据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评选办法(试行)》 及 《关于做好 2025 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的通知》 参考,每年均会评选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师范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会很卷(具体原因见下文),而其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一般作用不大。
优待政策
对于福建省内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紧缺急需及高层次人才计划(此处特指教师),部分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对于福建省内本科高校中通过二级认证师范专业的 2025 年应届优秀毕业生(本专业综合评价前 30%),岗位学历学位要求可降为本科学士。
辅修与二学位
双学位
学校没有双学位机制。
辅修
参考资料:《关于开展2025年辅修专业报名的通知》
修读要求
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 2.0 及以上。学生修读的辅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应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
学历性质
辅修专业的毕业证书为单独发放、不单独发放学士学位,仅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认可度不高)。
收费标准
辅修专业实行学分收费听课制,文、理、工科和体育类专业收费标准为 120 元/学分。
微专业
参考资料:《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不记入主修专业成绩单,不纳入主修专业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主修专业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
修读要求
申报微专业的学生主修专业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在 2.3 及以上。学生每学期限报 1 个微专业,所修读的微专业尚未完成的,不得申报第二个微专业。申请微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提出修读申请。本校学生通过教务系统报名,协和学院学生通过学院教务系统报名。
修读年限
微专业修读年限一般为 2 个学期,最长不超过 3 个学期,理论课程每学分为 16 学时,实践课程每学分为 24 学时。
学历性质
微专业证书为非学历证书,且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收费标准
80 元/学分。微专业每专业开设 4-10 门课程,每门课 2-3 学分,合计 8-30 学分。
第二学士学位
修读要求
第二学士学位要求报考考生为福建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需要在本科毕业的当年(或毕业后两年内)报名。根据参考资料,报考学生被授予的第一学士学位为理学或工学,但毕业专业不属于“电子信息类”(应该会因每届所设立的专业而不同)。
修读年限
2 年全日制学习。
学历性质
第二学士学位正常发放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学位证书上会标注“第二学士学位”字样。
收费标准
第二学士学位学费与统招生相同,为 5460 元/年。